四祖寺五祖寺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黄梅四祖寺

23日,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黄梅县四祖寺、五祖寺被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至此,我省已设立包括十堰武当山、武汉辛亥革命遗迹遗址、随州炎帝故里、秭归屈原故里文化园等5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

黄梅县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2013年起,黄梅县依托特有的佛教禅宗文化资源,面向台湾佛教圣地佛光山及普通信众,举办了一系列重大佛教交流活动,为深化鄂台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适应两岸大开放、大交流的形势要求,突出两岸交流地方特色,是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共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50余家。(记者陈鹏)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关注新华网公众号

  • 下载新华炫闻客户端


黄梅四祖寺

四祖寺,位于黄梅县西15公里的西山,又称破额山。山势环抱,双峰屹立,还称双峰山。四祖寺,古称幽居寺,正觉寺、西山寺、双峰寺,是唐初大医禅师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故名。这里既是佛教圣地,又是优美的旅游景区。

游览完天柱山、三祖寺,我们还是奔往了黄梅县。因为,这里不仅有四祖寺,而且还有五祖寺,于是就趁热打铁按着辈分一一拜谒、游览祖寺。

到了这里才知道,黄梅县属于湖北省,并不属于安徽省。以前,听黄梅戏听的,总以为黄梅县是属于安徽省的呢!这回又长了见识。其实,黄梅县地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离安徽太湖、江西九江都不远。


黄梅四祖寺

三祖寺内有一块“解缚”石,大字遒劲,我特别欣赏,曾坐在一旁特意照过相。这千年解缚石,讲的就是三祖僧璨与四祖道信的故事。

传说,14岁的道信来到山古寺,礼谒三祖僧璨,恳求僧璨告诉他如何解脱法门。而僧璨却反问他,“是谁将你束缚住?”道信说:“没有人束缚我。”僧璨说:“既然没有人束缚你,那你又求什么解缚呢?”道信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束缚自己的不在外面,而在自心,计较执拗,颠倒妄想,自以为是。如果看破了这些,知道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自己就完全被解脱了。故后人在此写上“解缚”二字。

道信,从此就留在了僧璨身边,侍奉左右。又经过僧璨不时地点拨、锤炼。等到了26岁,僧璨觉得道信因缘成熟,才把衣钵传授给他,并说:“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讲的是因果关系。


黄梅四祖寺

“信授心法悟解缚,璨传衣钵兴双峰。”在三祖洞、信心亭,都有这副楹联,讲的就是道信与僧璨的故事。道信,后来便成了中国禅宗四祖,驻锡黄梅县双峰山。

道信经过砺练,40岁左右,才应邀蕲州道俗之请,来到黄梅破额山,见此处“有好泉石,即住终志”。便驻锡破额山,扩建幽居寺,定居收徒,农禅并举,将破额山改为双峰山,人称“双峰道信”。

道信在双峰山传法三十余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往而礼”,许多法师前来参访问道,门徒多达“五百余人”,以其所制《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授门徒。道信主张戒修与禅修相结合,渐修与顿悟相联系,坐禅与劳作相统一的禅法,进而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如此,道信还懂得医术,为黄梅人们医治好大旱之后流行的一种奇怪的皮肤病——疥疮,更是名声鹊起,世称“活佛”,朝拜四祖的人更是川流不息。据说,在这此期间,道信也曾给唐太宗李世民治好了这种疥疮病。唐太宗便下诏道信进京供养,道信不为所动,被封为国师。到了唐代宗李豫又被谥为“大医禅师”,看来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依据的。

到了唐高宗永徽二年,道信命弟子造毗卢塔,农历9月初4,安坐塔中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而逝。一年后,祖身不坏,弘忍以漆塑真身,永供塔内。


带着这些说法,我们打的来到了双峰山拜谒四祖寺。仿佛这里的建筑多是新近建造的。有“慈云之塔”“万世宗师”石牌楼,楹联刻有:“佛法传四祖,金容镇双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点出了四祖佛家圣地。


过了“四祖道场”牌楼,就到了“四祖正觉禅寺”,大红门前匾额是:“重兴祖庭”,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印象。据说,四祖寺清末毁于兵燹,仅存三间祖殿和数棵古柏。到了1995年,才重兴大业,历时五年,再现辉煌。净慧大和尚继任方丈后,更是誓以重振四祖禅风为己任,进一步加紧施工,完善环境,千古禅刹,生机焕然,有了现在这模样。


对于净慧法师,我们也是有所耳闻,他原是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曾主持赵县柏林寺重建工作。湖北人,后应黄梅邀请任四祖寺方丈。突出是文笔不错,曾任《法音》创刊的责任编辑,1983年至2002年的主编。他提倡“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主张“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化人心,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有超前的生活禅意识。

我们瞻仰了衣钵塔,据说是四祖道信传衣钵于弘忍的地方。我们参观了鲁班亭,又名众生塔。相传,四祖道信在修建大佛殿时,急需二百多棵楠木,庐山一些信徒得知后,进行了捐献。可惜路途较远难以运来。兴建大佛殿的鲁班后代得知后,他精通道法,化百袖衣为白云从空中飘来。为了纪念鲁班后代的功绩,特建此亭。亭内还建一椭圆球形的小石塔,具有唐代早期建筑风格。


这我们才拜谒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据说,四祖道信就是在此塔内圆寂的。“佛国高阁历劫河清海晏,祖山巩固万年坦旷天宽”、“法流天地远,道冠古今长”。砖砌高大的须弥座,塔身东、西、南三面设敞开莲弧门,可以进入。顶作四柱式,中覆铁镬,体态稳重,气势轩昂,令人敬重。据传,元代赵国宣曾《题毗卢塔》一诗:“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松筠数万根。大圣至今身不坏,游人如见佛长存”,到很扣题。


返回到灵润桥,又名花桥,在四祖寺的岩泉溪上。唐代柳宗元曾有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不知是否写的就是这里?不过,桥下岩石上刻有“碧玉流”三个字,说是柳宗元所题。元代黄眉山人还有题刻:“碧玉堪洗体,白石可参禅。坐到石矶处,王侯莫并肩。”多大的口气,形容坐在这里简直是赛神仙,进而说明环境不错。


借着他们的兴致,我也写了一诗:“拾阶拜谒毗卢塔,回首观瞻灵润桥。恢复清幽神圣地,弘扬佛法正觉高。”接着又感悟一诗:“善待天天心境宽,勤耕事事不觉烦。金钱未必多福寿,自在方能享永年。”

九口20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