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行"2016中华世纪坛清明文化主题活动" 中华世纪坛的无侦5定型(涡喷11为动力)的事迹和神秘的球形钢罐

北京举行"2016中华世纪坛清明文化主题活动"

4月4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公室承办的“薪火相传——2016中华世纪坛清明文化主题活动”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图为主题活动现场。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北京举行"2016中华世纪坛清明文化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现场国学基础教育导师蓝珍女士与女儿融墨一起朗诵了原创诗作《尘远》。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2016年中华世纪坛清明纪念活动以“薪火相传”为主题,通过“圣火传递”“童贤共读”“春殇花祭”等活动环节,邀北京各界群众共同追溯中华文化先贤的思想,重温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文明。在“圣火传递”环节,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周建昌从中华世纪坛的不灭圣火中取得火种,并用它点燃学生代表手中火炬,寓意着中华文化和希望的薪火相传;在“童贤共读”环节,国学基础教育导师蓝珍女士与女儿融墨一起朗诵了原创诗作《尘远》,并随后和90名小学生共同朗读儒家经典《孝经》片段,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意,旨在培养和塑造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和家国荣誉感。

北京举行"2016中华世纪坛清明文化主题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官兵代表。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参与本次活动的官兵和学生代表。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本次活动点火仪式现场。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海军战士和学生在“薪火相传”清明节纪念活动中进行“中华文明圣火”传递。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与往届的清明活动不同,2016年的中华世纪坛清明纪念活动除了举办清明当日的礼敬先贤文化活动和配套的文化展览之外,还在中华世纪坛的圣火广场设置了献花礼坛,邀请广大市民共同来到世纪坛为先贤献花。献花礼坛从4月1日下午到4月7日都将向公众开放,来到世纪坛的市民可以领取鲜花,把自己对中华古代先贤的追崇,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都寄情于鲜花之上,并通过有仪式感的献花活动,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更为深切地感受清明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所赋予人们的那种文化的厚重感。

中小学生在“薪火相传”清明节纪念活动中用鲜花祭奠先人。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负责人表示,2016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在清明期间组织市民敬献鲜花,就是希望能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深度地参与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中来。除了此次清明活动外,未来艺术馆将更加积极地尝试发挥中华世纪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台职能,把世纪坛在中秋、新年等传统节日期间的品牌文化活动更大限度向公众开放,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世纪坛感受到传统节日应有的文化氛围,让“来中华世纪坛过传统节日”成为北京市民的新风尚。(千龙网 记者 宋鹏飞)

中华世纪坛的无侦5定型(涡喷11为动力)的事迹和神秘的球形钢罐

陈光/文

1970年9月与12月两次在东北与华北地区,用修复的216发动机为动力的修复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投放试飞成功。1977年5月216发动机顺利通过设计定型国家鉴定试车,并被国家正式命名为涡喷11(WP11)发动机(图10)。

1978年5月,用004号发动机完成了无人机国家鉴定定型试飞任务。1980 年 12 月 25 日,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发布(1980)军定字第十七号文件,批准无人驾驶侦查五型飞机(简称无侦-五飞机,又称长虹1号)(图11)和涡轮喷气十一型发动机(简称涡喷-十一发动机)设计定型。

中华世纪坛的无侦5定型(涡喷11为动力)的事迹和神秘的球形钢罐

图10、国产的涡喷11发动机(现陈列在北航航空博物馆内)

以涡喷11为动力的无侦5定型的事迹铭刻在世紀坛青铜甬道上

涡喷11的设计定型,是北航从事航空发动机教学、科研、生产的师生与技术工人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而取得的,这一业绩已被永久铭刻在表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北京《中华世纪坛》(图12)青铜甬道上,在青铜甬道止铭刻着“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在北京研制成功”(图13)的字迹,这是对我们从事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分析研制工作人员最崇高的奖励。

中华世纪坛的无侦5定型(涡喷11为动力)的事迹和神秘的球形钢罐

图11、以涡喷11为动力的无侦5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现陈列在沙河空军博物馆室外展览广场中)

另外,涡喷11发动机的设计定型,不仅开创了北航成功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先例,而且也创造了在全国高校中成功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先例,它将永远铭刻在北航的校史上。

图12 中华世纪坛

神秘的球形钢罐

在分析残骸任务中,我们发动机分析组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在打下的飞机残骸中,有一个足球大小的球形钢罐,钢罐用导管与揷在发动机尾喷管中的4根直约10mm的管子相连,因此,这个钢罐也被分配到发动机的残骸中,属于我们分析的对象。

空军领导特别关注此钢罐,认为是用于提高飞机升限用的高能燃料。因为当时我们的主力战机升限约为17km左右,而这种高空无人侦察机一般飞行高度为20km,是不是发动机采用了高能燃料,如果是的话,那又是一种什么成分的燃料呢?空军领导希望尽快解开这个秘!

我们将钢罐中残留的液体通过空军送大连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分析结果出来后令人大感失望,这种液体不是燃料更不是高能燃料,而是最普通的浓硫酸。

为什么要向发动机尾喷管中喷浓硫酸呢?

经过调研,向尾喷管中喷浓硫酸一般是用于飞行表演拉烟,据空军有关人士介绍,该机进入我国空域后,机尾有明显的烟迹,很易被地面人员发现。为什么这种飞机入侵国境后要拉烟呢,它的作用是什么。

经过分析,认为拉烟可能是减弱尾喷管排出燃气的红外辐射能量的,为此,找到当时的防化研究所,请他们通过试验来判断拉烟的作用。在防化研究所试验基他,通过模拟的发动机尾喷管喷出高温的燃气流,用红外探测仪测量拉烟与不拉烟时燃气红外辐射能量,试验结果证明拉烟的作用就是减弱尾喷管排出燃气的红外辐射能量。

图13 青铜甬道上铭刻的无人机在北京研制成功的字迹

美制无人机用它就是怕我方战机用红外导引的空-空导弹击中,但在我机先后打下三架以后,美军发现拉烟后仍被击落,拉烟作用不大,因而在以后打下的多架飞机中,均不装这种神的球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