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河上的老桥,也是佛罗伦萨的一景,老桥的西边,还有一座古老的桥,圣三一桥。

圣三一桥二战时被德军炸毁,后来用从河里捞上来的石头重建的。

为什么叫圣三一桥呢,因为桥头(北)有一座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桥是因教堂而得名。

在佛罗伦萨众多的教堂中,圣三一教堂看似很平常,但它是在佛罗伦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佛罗伦萨最早的教堂之一,历史非常悠久,从教堂也能看出些近千年城市的演变痕迹。

圣三一教堂,也称圣三一巴西利卡(Basilica di Santa Trinita),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佛罗伦萨的巴西利卡级别的教堂大概不到十个(中国大陆只有一个),圣三一就算一个,可能是规模最小的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巴洛克式外立面,是1593年改建的。

圣三一教堂是在11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个天主教修会所创建的。13世纪中,教堂开始扩建为哥特样式,据说可能是佛罗伦萨的首个哥特式教堂。随后教堂不断扩建和装饰,到14世纪上半叶,又增加了修道院,教堂内开设了许多小堂(礼拜堂),并绘满了湿壁画,现在所剩不多的湿壁画正是我们的看点。16世纪后期,美第奇家族要求对佛罗伦萨的教堂大规模升级,贝尔纳多.布翁塔伦蒂(Buontalenti,皮蒂宫波波利花园大洞穴的设计者)几乎重建了教堂和修道院。我们今天所见的装饰多数为19世纪以后重做的了。

这座木门可以追溯到1640年。

教堂内部不大,也不收费,外观很普通,这样的教堂在佛罗伦萨随处可见,但这里汇聚了诸多佛罗伦萨的顶级艺术大师的设计及作品。很多人不注意的话从门前经过而不入,我四年前第一次去时也是无意中进去的。

从教堂内看正门,已经是数百年不断改建的累积了。墙上有不同年代留下的壁画和墓碑。

教堂的原址曾有一个11世纪,献给玛利亚的教堂。这个地下室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痕迹。

教堂内十多个小堂(礼拜堂),分别为佛罗伦萨一些名门望族所拥有,其中包括有斯特罗奇家族。不过从文物角度看,最出名的应该是这个,萨塞蒂小堂(Sassetti Chapel),基本保持着15世纪的原样。整面的壁画都是出自基尔兰达约之手(上世纪修复过)。

右侧的石棺,就是小堂的主人,弗朗西斯科.萨塞蒂(1421-1490),佛罗伦萨的银行家,美第奇银行的CEO。中间祭坛画右边跪着的就是他。当时他曾想捐钱为新玛利亚教堂画一组有关圣人的壁画,但遭到拒绝,于是他出资得到了这个小堂。

左侧的石棺(以及跪着的画像)是他的妻子。

壁画的作者就是当时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 1449-1494),他与韦罗基奥(达芬奇的老师)和波提切利是同时期著名画家,卢浮宫著名的《祖孙俩》出自他手,西斯廷教堂内有他的两幅壁画。

他的学生也不少,其中有个叫米开朗基罗的。

这幅祭坛画《牧羊人的朝拜》,三个牧羊人中最前面的就是画家自己,而且把牧羊人的头发画成黑色的,也是他开创的先例。

萨塞蒂小堂的结构及拱顶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一共六幅壁画,主题是《圣方济的生平故事》。

上方壁画内容是《获得批准》。

1209年,圣方济发誓要“遵从耶稣的教诲,并追随耶稣的脚步”,于是他带着他的首批11位“兄弟”前往罗马,请求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批准他成立“方济会”,不几日就获得了批准。当时的地点是在罗马的拉特朗圣殿,不过画面中的背景则是佛罗伦萨。

这幅的内容是《男孩复活》

题材来源于当时发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神迹”,就在教堂对面的一个楼上,有个男孩摔下来,人们认为他已经死了,没想到男孩神奇地复活了,人们认为是圣方济显灵了。画中男孩坐在棺材上,后面的教堂就是当时(15世纪)圣三一教堂的样子。画中的人物都是萨塞蒂家族的成员和仆人,还有当时佛罗伦萨的一些名人,以及画家本人(左侧伸手的)。

《放弃财富》

圣方济出身于富贵家庭,年轻时放弃财产,甘愿清贫,向佩鲁贾大主教请求庇护。画中他的父亲非常气愤儿子的行为,被人劝住。

《火的考验》

1219年,圣方济曾试图规劝埃及苏丹皈依基督教。当时,第五次十字军已经围困埃及苏丹一年,圣方济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他的几个兄弟,前往了穆斯林的军营,面见了埃及苏丹,也是就萨拉丁的侄子卡米勒(al-Kamil,耶路撒冷三千年一书中提到的与腓特烈二世签订和平协议的那位)。并在苏丹的营帐内停留了数日,当然,圣方济的劝说与布道并未对苏丹起作用,反而险些被苏丹的手下用火烧死,不过圣方济还是安全地回到十字军的军营。

《五伤的奇迹》,是天主教非常著名的传说。目前只有圣方济的五伤被教廷承认。

《圣方济之死》

画的情节是参考了乔托的《方济之死》,画中人物可能还是萨塞蒂家族的人等。我记得照亮壁画的灯光是需要投币的,大概两三分钟后就灭了。

这幅在乌菲兹美术馆拍到的,佛罗伦萨绘画鼻祖契马布埃的《庄严的圣母》,就是在13世纪后期为圣三一教堂所做的。

这间小堂叫巴托利尼.萨贝林尼小堂(Bartolini Salimbeni Chapel),壁画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早期画家,锡耶纳人洛伦佐.莫纳科(Lorenzo Monaco,1370–1425)。壁画始作于1420年左右,据说是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已经罕见的国际哥特风格壁画。18世纪时壁画被白灰膏覆盖,19世纪又被发现,二战中有所损坏,战后又修复。

小堂的所有者是佛罗伦萨富商巴托利尼.萨贝林尼(1363年),现在教堂对面还有他的宅邸。整个小堂的壁画主题都是有关圣母马利亚。

《玛利亚的婚礼》,关于玛利亚是否有原罪,在当时还有争议,方济会和本笃会主张无原罪,而多明我会持反对意见。

《约阿希姆与圣安妮在金门见面》,关于马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和母亲圣安妮,源自二世纪的伪经《圣雅各福音书》,圣经中并没有任何提及。画面中的耶路撒冷金门估计作者也没去过,而是凭自己的想象而作。

很多壁画已经看不出内容了。1966年,佛罗伦萨曾发过一次大洪水。地面水深都达三米左右,所以许多壁画在那次洪水中受损严重。

小堂中间的祭坛画《天使报喜》。

教堂的主祭坛。

教堂内共有十余个小堂,分属佛罗伦萨的各大家族(没有美第奇家族),其中就有美第奇家族的对头斯特罗奇家族的,还是由吉贝尔蒂装饰的。不过我只看了萨塞蒂小堂,其他的都没仔细看,也没有研究。如果喜欢研究佛罗伦萨史的,应该会感兴趣。

教堂的玻璃花窗

圣三一广场前的石柱,是教皇庇护四世赠送给科西莫.美第奇的,为纪念1537年与锡耶纳的一场战争胜利,也正是因为那次胜利,让神罗皇帝查理五世承认了科西莫佛罗伦萨公爵的称号,1569年又获得托斯卡纳大公的称号,即科西莫一世。石柱是1565年立起来的(基座上的文字是1570),是从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耗时一年多运来的,看来教皇们没少拿罗马的文物送礼玩。

石柱顶端是手持天平和宝剑的正义女神,所以又称“正义之柱”。

后面左侧的就是巴托利尼.萨贝林尼小堂的拥有者,巴托利尼.萨贝林尼的宅邸。

柱子上的拉丁文字能猜出的有伟大的科西莫.美第奇,还有1570。

从圣三一桥上看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