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了防止野兽和外敌的侵袭,客家人多数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就形成了一套自已独特的建筑风格,最著名建筑的就是客家围楼。客家围楼可以说是客家人在继承中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又在新的生活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独特的创造。

崇林世居,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是惠州最大的客家围屋也是广东第二大的围屋。


这些围屋记录着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轨迹和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这些围屋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客家人在古时候都是为了避免战乱而选择在山区生活的,他们不是不想为了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是没办法,为了更好的生存权利,所以他们只有到山区里去,因为那里是无人之地。而好的地方,开阔平原之地,如珠江三角洲,则早已经被当地人占据了。也只有在山区,像闽西、广东北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等地方没有什么人居住,也就是现在客家人的中心地带居住,他们居住的习俗就是围屋。


客家围屋的建筑格局从唐宋朝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到明清时期,客家人把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的台梁式和冲斗式相互结合的工艺,引入到围屋的建造之中,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建起了方形和圆形等不同风格的楼宇。在惠州秋长镇,围屋的建造大都是方形的,建筑工艺非常独特,墙上的对联和雕刻在房梁上的书画,大多体现的是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他们的处事准则。


现在,客家围屋已被人们和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崇林世居,又称崇林围,位于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委会大山下村。是惠州市最具代表的客家围屋。由叶文昭于1798年建造的。


该围屋呈方型,三堂六横加枕围屋,即由三层回型建筑群和一座三进式祠堂组合而成:外部为两层回型建筑,中间是一层回型围屋,正中是三进祠堂,围屋后面枕屋部中间部分有一座高约15米、重檐歇山式的三层望楼——崇林楼。除了祠堂、门楼、角楼为公有房产外,每围都是由若干生活单元组成;内含262个房间,9厅18井,中间为三进祠堂的庞大建筑群。如果站在望楼三楼之上,可俯视整座围屋,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