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腹地的南斯拉夫地区,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历来就是各种文化、外来势力冲突交汇之处,因此,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外部势力都先后统治或干预过南斯拉夫各民族。

80年代的欧洲地图

直到1918年12月,饱受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走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所有南部斯拉夫人第一次在历史上摆脱了外族的统治与压迫。他们以一种联合的方式彻底改写了自6、7世纪以来,南下巴尔干半岛后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

第一南斯拉夫

被众人所熟知的南斯拉夫,其实是第一南斯拉夫或南斯拉夫王国、第二南斯拉夫或南联邦以及第三南斯拉夫或南联盟的总称。一般而言,说到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总是以迁移到巴尔干半岛为起点的。

大约在6世纪前期甚至更早些的时间,游居于喀尔巴阡山至里加湾辽阔地区的斯拉夫人加入了欧亚民族大迁徙的队伍中,并数次越过多瑙河南下。但是,他们“并不以占据地盘为目的,只满足于掠夺财物、牲畜和奴隶,然后就返回多瑙河北岸”。

直到6世纪下半叶,斯拉夫人乘拜占庭帝国内乱之机,开始大举南下巴尔干半岛。从此,他们“在这里再不是来去匆匆的掠夺者,而成了长住的居民”。随着斯拉夫人的定居,他们也开始逐渐与当地不同的土著居民相融合。

在这些融合之中,大体形成了聚居于亚得里亚海岬角的斯洛文尼亚人,聚居于德拉瓦河与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克罗地亚人,聚居于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之间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塞尔维亚人,聚居于黑海西岸地区的保加利亚人,他们被统称为南部斯拉夫人。

此后,在长达约12个世纪的时间里,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大体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南部斯拉夫人建立数个独立国家,但多数时间处于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分割统治,直到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才逐渐实现独立。

1878年奥斯曼通知下的巴尔干半岛

另一方面,南部斯拉夫人开始在追求民族独立进程中,孕育出各民族联合的思想并为之实践。比如从9世纪起,南部斯拉夫人分别接受东正教和天主教洗礼,创立了斯拉夫文字,发展民族文化,这使得他们在遭受异族统治的过程中,民族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关于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走向大体有三种可能。第一是维持现状,继续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艰难前进。第二是建立类似奥匈二元帝国的三元帝国。第三则是建立独立的南部斯拉夫联合国家。

随着一战的推进,第三种方案成为了他们最可能的选择。但是,在他们尝试建立独立的联合国家的过程中,塞尔维亚王国与由流亡国外的南部斯拉夫资产阶级政治家成立的南部斯拉夫委员会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和不信任,对未来联合国家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但是,由于现实的迫切需要,双方最终在经过妥协之后,于1917年7月签订一份称之为“南斯拉夫出生证”的《科孚岛宣言》,并在宣言中表明支持所有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在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统治下组成联合国家。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随着宣言的通过,国际上的反响也发生变化,特别是俄国的率先表态支持,使得摇摆不定的英国和法国也表示认同,并加大对塞尔维亚王国的军事与外交援助。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也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于是,建立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国家呼之欲出。

11月初,塞尔维亚王国政府、萨格勒布国民委员会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的代表们在日内瓦达成临时协议,并于24日,正式通过“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同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联合成一个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统一国家”的决定。

随后,黑山废黜了国王,宣布并入统一的国家。伏伊伏丁那也紧跟步伐,宣布并入塞尔维亚王国。12月1日,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正式成立,巴尔干半岛上,正式开始了第一南斯拉夫时期。

第二南斯拉夫

然而,从1918年到1941年,第一南斯拉夫仅仅存在了23年。1941年4月6日 ,德意法西斯军队不宣而战,侵入了南斯拉夫。王国政府逃跑后,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了南斯拉夫,并分别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扶植了傀儡政权。

面对着帝国主义对南斯拉夫的瓜分,以铁托为首的南共中央开始号召南斯拉夫各地举行起义。直到1945年,反法阵营中的南斯拉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南斯拉夫的领土也得到了全部解放。于是,在铁托的带领下,南斯拉夫联邦重建,并更名为南斯拉夫联盟人民共和国。

胜利大游行上,南斯拉夫人高举斯大林和铁托画像

与我国前期一样,二战刚刚结束,南斯拉夫便获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于是,南斯拉夫也效仿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政府统治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前期,苏联模式发挥其优势,使得南斯拉夫取得了战前没有过的成就,并积攒下了一定的基础与成果。

但与此同时,完全照搬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也产生了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弊端,使得国内矛盾重重。而在外交上,由于南斯拉夫不完全地倾向于依靠苏联,以至于双方在国际关系中,频繁出现分歧与摩擦。

不结盟运动五国领导人(右一:铁托)

更为严重的是,1949年后,在苏联的带头下,其他东欧国家也开始同苏联一起撕毁了与南斯拉夫签订的合同,中断了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同时,苏联也撤回了所有的重型工业与科技的专家援助,并切断了南斯拉夫迫切需要的各种资源与原材料。

在这种南苏冲突和关系破裂的历史背景下,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南斯拉夫,开启了以铁托为首的南共党人独立自主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不可否认,这种自治在初步实施时,对南斯拉夫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当进入深入实施阶段时,面对的却是解体的结局。

总的来说,南斯拉夫自己所探索出来的这种“自治的社会主义模式”,其实是出于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一种反叛,它以“权力分散化、非国家化、非集中化、非官僚化”为特征。

于是,在这种自治原则指导下,南斯拉夫形成了过于分散化的经济体制。50年代初期以后,南斯拉夫不断进行改革,把几乎全部经济管理权都下放到各共和国,使其成了经济发展的独立单位,形成了经济民族主义。

南斯拉夫6个加盟共和国

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地方割据势力和中央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白热化,终于导致了90年代国家的四分五裂,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单方面宣布独立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促使了内战的爆发。

1992年3月,波黑战云密布,战争初期,塞族封锁了萨拉热窝。78年前,这里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8年后,这里又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屠杀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一场内战的发源地。

90年代的欧洲地图,南斯拉夫已经解体

最终,持续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波黑战争以北约的军事介入而结束。随着战争的结束,波黑也正式开始独立。与此同时,未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至此,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解体。

第三南斯拉夫

1998年,随着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事件的爆发,使得“多灾多难”的南联盟政府再次遇上危机。而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布了空中打击行动命令,迫使南联盟同意从科索沃撤出大部分军警,并同意欧安组织派核查人员进驻。

于是,从3月24日以来,北约对南联盟连续进行了70多天的狂轰滥炸。到4月底,所投炸弹的当量已相当于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所投原子弹的4倍。此外,在5月8日,北约还野蛮袭击我国驻南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引发我国的抗美民族主义浪潮。

空袭中被“误伤”的南联盟中国大使馆遗址

6月3日,南联盟宣布接受俄、欧、美三方提出的“和平方案”,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科索沃危机最终步入了政治谈判的轨道。为了进一步让巴尔干半岛分裂,欧盟开始推动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随着各方的推动,最终南联盟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自此,南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此外,《宪章》还规定了3年后,两成员国进行全民公决来确定是否成为独立的国家。

2006年,黑山经过公民投票正式脱离“塞黑”,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国会也相继宣布了独立,“塞黑”也自此解体。此外,由于黑山的独立,塞尔维亚版图坍缩,丧失了最后的海岸线,沦为了内陆国。

随后,巴尔干最小的一块碎片,科索沃也发布了《独立宣言》,走上了独立之路。

作者:LW

地史馆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