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琥珀包裹的远古昆虫,可以经过上亿年仍栩栩如生吗?
你知道在没有发达的天气观测设备时,古人是怎样预知天气的吗?
你知道人类胎儿14个月大的时候,手指就已经开始出现指纹了吗?
其实,科普教育也可以生动又有趣。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800个单位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榜上有名。
浓缩46年地球演化史
如果把46亿年的地球演化史换算成一天,指针转动,走过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侏罗纪、白垩纪……生命起源发生在凌晨4点,而人类则出现在23时58分。
走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序厅,“生命演化时钟”率先映入眼帘,生动而又直观地表明了这个博物馆的主题——演化中的地球和进化中的生命。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图截自金陵学堂视频)
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是一条“上山之路”,浓缩了距今约6亿年到1.4亿年间南京地区的地层概貌,每上一个台阶就如同穿越了1000万年的厚重历史。
依托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博物馆展出了近千件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标本。色彩斑斓的菊石、网红化石麒麟虾、大型鱼龙化石、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恐龙化石……每一种化石都在诉说属于它们的年代。
再现古代铜矿开采场景
南京地质博物馆原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老馆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四个展厅,新馆设有“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四个展厅,展示内容涵盖了地学各个领域。
南京地质博物馆“恐龙世界”展厅(倪浩然摄)
值得一提的是,矿产资源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使参观者不由得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走进昆虫的世界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知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草丛里、田野上、土壤里、碎石间,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些集美貌与神奇于一身的奇异昆虫,是整个地球上不可思议的存在。
南京紫金山蕴含着丰富的昆虫资源,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在课余时间上山观察昆虫,但有时要近距离地观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苦苦寻找,不如一访紫金山昆虫博物馆。
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图截自金陵学堂视频)
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异昆虫,走进博物馆就是走进一个奇异生物大世界。除了昆虫标本以外,还有活体生态昆虫可以和大家互动。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深受大众喜爱,被称为“最受小朋友喜爱的昆虫博物馆”。
探究中国千年气象史
一座北极阁,千年气象史。位于鸡笼山上的北极阁在中国气象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早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六朝刘宋时期,鸡笼山上便建有观云测天的日观台。到了明代,朱元璋在此建观象台,规模壮观宏大,配置了当时最先进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观象设备,既观气象又观天象。
1928年,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在此建立。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带领众人多方位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制作和对外公开发布天气预报,中国的近代气象事业由此开端。
北极阁山上的气象观测台(图自图虫网)
2010年,北极阁设立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藏在高校里的博物馆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各大高校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学子报考。但你知道吗?这些高校中还藏了许多博物馆,南京理工大学里的兵器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里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江苏警官学院里的中华指纹博物馆就入选了此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兵器博物馆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火炮类、轻武器类、导弹类等诸多门类的现代兵器装备,以数量众多、专业性强闻名。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图截自金陵学堂视频)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6000多年前的石器、石刀、石斧,7000多年前碳化的种子,8000多年前驯养家禽的骨骼,丰富的藏品串联起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轨迹。
“中华指纹天下先”。新石器时期的指纹彩陶画,古代折叠书上的封泥指印,汉唐时期契约文书上的画指节,民国时期指纹学术刊物,现代指纹鉴别仪器……中华指纹博物馆里的浮雕,记录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指纹文化的发展。任何有关指纹的知识,都可以到这里一探究竟。
7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来源: 金陵晚报、各大博物馆官网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