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觉得只有江南地区古镇才较为密集,来到成都发现这里的古镇数量也非常多,只是分散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县,需要倒腾地铁、公交车或其他营运大巴,影响外地游客的旅游热情。
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就是一个以蜀音渝调为主的古镇,不过比起其他古镇,这里的交通已经相对便利了,毕竟出了地铁西河站就有接驳公交车直达附近。
洛带古镇早在三国时期就形成街道,宋朝形成集镇,算起来也有1000多年了。
此前去过很多古镇,发现名气较大的都直接圈起来收费了,街道区域免费开放的,一些博物馆、古民居、祠堂、花园也是单独卖票或打包卖票的。来到洛带古镇,我有点惊讶-这里不仅公共区域免费开放,各座会馆也不收门票。
到洛带古镇旅游,除了路费、食宿费的开销和其他购物开销,没有其他费用支出。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洛带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能够有此魄力进行免费实属难得,这让人想起同样实施免费政策的杭州西湖景区。
免费并不会大幅度减少游客的费用支出,反而刺激游客前来旅游的热情,有客就有消费,这是一盘如意账。
洛带古镇是成都近郊地区保存得较完整的客家古镇。
来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客家人不是聚居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吗,为什么成都也有?
其实整个四川以前都很少客家人,清初四川省人丁凋零,为了充实人口,提高生产力,朝廷实行“湖广填四川”政策,很多客家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成都,并在洛带古镇一带定居下来的。
洛带古镇分核心保护区、金龙湖景区和宝胜原生态客家村三个部分,老街部分为“一街七巷子”的古老格局,主街商业气息浓郁,沿街分布着各种会馆,巷子则相对清静。
古镇范围内的建筑物古色古香,从这些建筑上已经无法明显感受到传统客家特色,只有镇区外围的土楼是传统客家建筑。
客家人入川经历了漫长的融合过程,无论民居、民俗、语言、饮食都受到土著的影响,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在这里用客家话和本地人交流并不一定通行。
洛带的得名据说和刘禅有关,这个蜀太子当年前来游玩的时候不慎遗落玉带,后人称为“落带”,传着传着就变成洛带。另一个说法是此处有一条“天落之水状如玉带”的河流,因此而得名,感觉后面这个起因更加靠谱。
从秦代到唐朝初期,洛带都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洛带在三国时期形成的街道叫万福街,孔明兴市之后更名“万景街”,算起来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由于地处成都市辖区内,本地人过来游玩相对方便,节假日期间游客并不少,很好地带动了当地饮食行业的发展。
大概是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原因,洛带古镇的美食做得还是相对地道的,价格也不会太离谱,至少我个人的体验感还是不错的。
旅游小贴士:乘坐成都地铁到西河站下车,出站后转乘219路、L024路、L042路等公交车在洛带客运中心下车,随后走路前往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