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月是西藏户外旅游的最佳时间。 但每年10至2月间前往拉萨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那时游客较少,因高原日照时间长,白天并不是很冷,夜间较冷,早晚温差大。 阿里地区建议夏季前往,那时路况较好,且可以转山。 有“中国瑞士”之称的林芝地区夏季去较好,可以看到茂密的林海和河流及成群牛羊。
豫州虎
2018-01-29 08:12:24
那根拉垭口,海拔5190m,我在这里仍然没有高反,跨上相机往上坡上冲有点喘,到达这里一直飘着小雨,温度估计在个位数,好冷的说,围着照相的人实在太多了,没拍几张就走了……
青蛙哥哥
2018-01-02 11:55:02
考验的时刻到了,那根拉山口,在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5190米,比珠峰大本营仅低十米!属于号称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在生命禁区,我第一次找到了“生命”的感觉。站在山口上我感到难受,感到无法呼吸,放眼望去,我又感到无法拒绝周围的一切。蓝天白云的美,青藏高原的壮丽,生命禁区的神秘。 在这儿,我完全感受不到“三伏”天的炎热,山口的大风,吹得每个人乱发飞舞;在这儿,我无法轻松散步,更别说快步行走;在这儿,我真切地体验了高原反映的难受 ,也初识了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那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致体验。
木子
2018-02-10 20:23:02
去往纳木错,要翻过那根拉山口,这里海拔5190米,是拉萨到纳木措的最高点。 有高反但不强烈
芥子纳须弥74
2018-02-21 15:24:21
山口海拔5190M,风好大,寒冷,呼吸有些困难,只好匆匆留影。站在山口已可以远眺“天湖”纳木错了。真的是远眺,汽车又在草原上行驶了三十多公里才算真正到了 那根拉山口海拔高,小有高反:风刺骨,防寒很重要。站在山口就可以远眺纳木错了。
随风818
2018-02-15 12:04:20
去扎西半岛途径的最高山口,那根拉,海拔5190米,照张像就走,不敢久留。
重返艳阳下
2018-01-20 16:50:15
5190米处,那根拉的经幡在飞舞,千百年,每一步脚印,每一眼热望,每一句默诵,都被风吹融,化作天籁的弦音,那些曾被带入天堂的虔诚,还有那些仍然苟且不屈的过客,这一刻,在哪里?
追梦的足迹
2017-11-23 07:05:13
风很大。豁然开朗的能看到那片朝思暮想的蓝色。真的很值得一起来这里看看。
眯眼看天下
2018-03-01 17:41:11
那根拉山口是拉萨周围四个山口中最高的一个,海拔为5190米,跟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的海拔差不多,很多人到此后高原反应会比较严重,翻过那根拉山口,就进入了纳木错的湖区。快到那根拉山口的时候,天下起了蒙蒙小雨,阴沉沉的山谷雾水茫茫,雨水夹杂着薄雾,四散弥漫,而转过一个弯道,雨水又好像变成了雪花,神湖的威力从你来到她的大门前就开始显现了。据说那根拉山口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五分钟大雨,五分钟冰雹,而后五分钟就可能马上大雪纷飞,再五分钟之后就会晴空万里、清爽宜人。望着这雨雾霏霏、雪花漫天的窗外,我的心已飞过了山口,心里只是更多的祈盼在到达湖边的时候能够云开雾散、见日拨云。大巴一直在费力地斜行着,好像声嘶力竭地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在大巴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马力轰鸣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已经到达了山顶,那根拉山口到了。一下车,导游就告诉我们,我们的运气真好,因为今天山上居然没有大风,平时来到这里,人几乎都站不住,山口的风奇大无比。而现在,雨停了,雪花也不见了踪影,只是天还阴沉着,能见度还不高。不过我的心里悄然已掠过一丝欣喜,我预感到今天的旅程应该没有白来。 车上的人争着抢着去山口石碑上照相,而我,因为女儿的高原反应再次严重的发作而放慢了脚步,等女儿一下子吸完了三罐氧气,她才舒缓过来,匆匆在石碑的外围拍了几张初次见到的雪山和风格怪异的群山就被导游叫上了大巴。因为在这山口,大巴只停留10分钟,主要是怕出风险,或是阻碍交通。等上车后,才发现车上围住石碑的人群并未开心到哪去,原来,石碑前站着一个藏族小男孩,他的母亲就在小孩旁边,小男孩故意挡住了石碑上刻有海拔高度的字,谁要想拍照必须给他20元钱小孩才让你拍一张,满车的人做这小孩的工作,就是拉他不动,最后小孩成了所有人的背景。
放晴的时候去旅行
2018-04-02 14:46:09
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背后就是圣湖纳木错了。超级冷的那根拉山口,可怜的我直接被冻成冰棍,没有感受过一下子就降温10多度的气候。山口的风直接就刮到骨子里去,那叫一个冷。现在才知道花30元租的大衣是多么的值得了。(图为新认识的包得像粽子的蕊姐)
晴天下着雨
2017-12-24 10:38:31
当我们开到“那根拉”垭口的时候,那时才知道什么叫雪茫茫,路苍苍。因为到的时候比较早到,在那垭口的人不算多,我们可以在那玩雪,拍照留念,可是没过一会,之后一辆接着一辆的大巴旅游车停了开来,人不断涌了下来,我们本想跟垭口的石碑留念,只见人已围了六七圈,我们也只好默默路过了。那时太阳出来了,让自己在雪地上多了一份温暖,站在垭口,回头望着远处的纳木错,依依不舍的心情犹如家人分离,久久未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