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最古老的夜市,整条街都是美食小吃,如今游客络绎不绝 河南开封,游客纷纷对这5种当地美食,赞不绝口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但节奏也在逐渐加快,一般来说白天忙碌于工作,只有晚上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这个时候大部分都会选择开启一段短暂的夜生活,像是跟着三五好友一起去夜市上走走逛逛,坐在小摊旁边喝酒聊天吃烧烤,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你有了解过夜市从何时开始兴起的吗?

我们都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学到过,宋朝时期市和坊之间已经没有了严格的界限,到了后期更是取消了传统的宵禁,也就是说百姓们可以在夜晚时分出来摆摊卖东西,就跟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场景一般,处处灯火辉煌,气氛非常的热闹,各种小商贩叫卖着自己的产品,饿的时候还可以来一碗热汤面。

而作为当时的都城汴梁,场面更是繁华热闹,毕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慕名来到此处的各个阶层人物都有,发展到现在它也成了如今人人熟知的古城开封,虽然周边的一切环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是夜市文化却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当地的鼓楼夜市就是名气最大的。

现在夜市口还伫立着一座高高的鼓楼,里面也不再是古时候的光景,反倒成了一间间小吃店,行走在其中看的人眼花缭乱,同时又想一个个的都尝试一遍,像是美味的灌汤包还有各种美味的烧烤,当然这里也不全是河南的美食,不少都是别的省份的,像是西安白吉馍还有武汉的饼夹菜。
所以从外地来的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味小吃,而且价格也非常的便宜,不过白天的时候还感受不到其热闹的气氛,到了晚上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届时这里就会变得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几乎每个小店里都会挤满很多人,如果不舒服的吃一顿的话恐怕就会算白来了!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呢?之后有机会可以来到鼓楼夜市走走逛逛,不过说不定你也会爱上这里的美食哦!
古时,开封被称作老丘、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汴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誉为八朝古都。

开封地处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自古流经开封的黄河的泥沙不断抬高河床,使得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封的饮食文化也因此源远流长,这里是豫菜的发祥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开封人在饮食上也形成了独有的特色餐饮文化。

1.儿时的记忆—炒凉粉
小时候,在开封的街头经常会听到有人吆喝“炒凉粉”。
一个小铁锅里面倒入切好的用红薯或绿豆淀粉打制而成的凉粉,快速翻炒,加些调料,佐以豆酱,葱,姜,蒜,用香油炒制,一碗炒凉粉就这样做好了,外面焦焦的,里面软软的,入口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

2.独特封风味—开封灌汤包
它是开封的名小吃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已有售卖,那时候被称作灌浆包或灌汤包子,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汴梁(今开封市)经营酒店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汴梁第一”。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名副其实。
如今开封的灌汤包,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一般是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面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观之,皮薄洁白如瓷;吃之,内有肉馅,底有鲜汤,小巧玲珑,灌汤流油,味道鲜美。
3.国内自制版“冰激凌”外冷内热—炒红薯泥
它是河南省开封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外观晶莹剔透,吃起来香甜可口。
相传当时洋人请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吃冰激凌。林则徐见冰凌凌冒气,以为是热气用嘴吹了吹,吃了一口才知是冰气,被身旁洋人嘲笑。对此林则徐非常生气,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教训一下洋人。
一个偶然,皇上让他接待洋人,他让厨师做了一道炒红薯泥,洋人见桌上盘中红薯泥不冒热气,拿起勺子捞起就吃。可是刚出锅的红薯泥因表层附油,虽然不冒热气,里边着实烫得很,把洋人烫得哇哇直叫。
因此炒红薯泥作为一道爱国菜的美名也由此得来,流传至今。
4、老开封人待客必点—鲤鱼焙面
听老开封人说,这是开封地道的名菜,也是来开封客人必点的。它的外表极具欺骗性,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率团访华时曾经吃过这道菜,翻译将它译为“鲤鱼盖被子”,是不是颇为形象。这道菜的吃法很有讲究,要先食鱼,而后以焙面蘸汁入口,是谓“先食龙肉,后食龙须”。
这道菜色泽枣红,“焙面”细如发丝,面香蓬松酥脆,鱼肉酸甜可口。
5.经济又实惠—炸八块
在河南洛阳有着老八件,还有着洛阳八大景和洛阳八小景,而在河南开封有着传统名菜炸八块。又叫“八块鸡”,它是河南传统名菜。
炸八块经过1小时的腌制,二次炸制,尝起来特别美味可口,不过最令橙籽惊奇的是它并不是用面糊裹炸的。主要就是用童子鸡和一些配料等一些食材烹制而成的,这道美味到今天为止也有小200年的历史,在开封当地是非常有名,后来经过开封当地的人的改进和提高,才有了现在我们吃的这道美味。
初到开封,以上这些久负盛名的开封小吃,一定要尝尝。还有哪些美味可口的当地美食?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里留言,在过两天的行程里能够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