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诃》下篇:浮于表面的宗教,无法定义的人心 从修行角度说,没有比欲界更好的修行场所了
在《上篇:屠龙者还是恶龙?》中我们剖析了剧情,其实这个案子并不百转千回,只是在主谋和真凶这一部分有了反转。但因为“追求永生”“密宗预言”“不死弥勒”“新兴邪教”“魔鬼蛇女”等元素的加入,以及导演故作玄虚的编排,让电影剧情引人入胜起来。

虽然电影通篇都是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符号,但电影本身并没有复杂到让观众难以理解的地步。了解了以下几点,就很容易代入进角色的认知和情绪状态里。
1娑婆诃,电影名为梵语,多见于佛教的真言末,表示吉祥、圆满,而影片重点则在于娑婆二字。佛曰众生皆苦,世人困于恶行,忍受诸恶,不得清净又不肯出离。这样一个不好却又舍不得放不下的世俗世界,就是娑婆,当然它还有一个更好懂的说法,“秽土”。
影片里提到的光复时期,日军侵略;在鹿野园的法堂里,信徒阐述的悲惨遭遇;以及无辜惨死的那些女孩子们,等等,都可以理解为婆娑世界的苦。

2生活在婆娑世界里的,不止有试图借修行早登极乐的世人,还有甘愿进入婆娑世界来点化世人的慈悲菩萨。
很显然,金济石就是把自己定义为在世的弥勒。他建立鹿野园,发展教众,点化出“惩恶扬善”的四大天王。但真相却是,这个所谓的菩萨也被“婆娑”所困,与众生一样守诸苦恼并对这个世界恋恋不舍。密宗高僧的预言让他如临大敌,并迅速布置了一切来阻止预言的发生。

可见,这个让大家交口称赞佩服不已的佛圈里的天选之子,其内里仍然是贪婪、恋战权力的凡人本质,他与郑罗汉他们并无不同,甚至连郑罗汉也不如。
3在这个娑婆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果轮回,万物相生相克,万事皆有因果。
密宗高僧说:婆娑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若地上出现了一只蚯蚓,高处就会有猎食它而生的鹰。
在电影情节的处理上,则变成预言终会实现,金济石注定死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不难看出起点即终点,此处可以回答上篇结尾处留下的问题,杀人者终成被杀者。不过,月上君更倾向于理解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四大天王的设定其实与我们平时知道的差别并不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四大天王本是野兽(也有说恶鬼),在佛祖点化之后成为恶神,保护佛祖,消灭恶鬼。
这里就能很对应上金济石的四大护法,前往少管所挑选出的四个少年。少年,心性未定,远比成年人可控;手上都有人命,去执行杀人任务,想必会是相当趁手的杀人工具;都是单亲家庭生活艰难,施以恩惠必定能收到数以百倍的回报。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四个人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即使饱受内心谴责、夜不能寐。
99年宁樾地区出生的女孩子里,真正应验预言的只有一个,就是双生子之一,李今花的姐姐。她的出生就充满了黑暗,李今花在母亲肚子里便被对方噬咬了左腿。姐妹俩出生后,父母相继去世,没有办法的爷爷奶奶只能带着姐俩不停地搬家,而姐姐一直被视为不祥关在单独的小黑屋里。她满身毛发,与蛇为伴,双瞳漆黑,宛若魔鬼一般。因为爷爷奶奶没给姐姐上户口,她反倒逃过一劫。
两个小时的篇幅里,姐妹俩的戏份其实并不多。对于魔鬼姐姐的前因后果,尤其是为何会有与生俱来的可怖能力,在点化郑罗汉后为什么又会死去,导演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这就导致观众在观影时,只能自己去脑补了。
姐姐的前期黑暗后期光明,与金济石大善和大恶的转换,是导演为了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而做出的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的设定。震撼肯定是有的,但两者的来历没有交待,又让人感到疑惑。就如同在看《刺杀小说家》时,因为导演没有交待导致观众一直在纠结幕后老板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死亡和一本小说绑定一样。
所以想要愉快地看电影,不妨先给自己一个心理设定:金济石是具有超前意识和能力的个体,所以他能做到保持青春,但他迷信预言;双生子魔鬼姐姐,是扭转整个事件的关键所在,她看似黑暗,却对世事洞若观火。
巴特,相较于剧情的离奇设定,电影里的角色其实更有品评的余地。这里面最有趣的人,一定是朴牧师办公室里的小助理约瑟和行政大姐。
约瑟就是我们这种平凡的人,有小苦恼小抱怨,生活里依然有乐趣。跟着朴牧师拆穿了不知道多少骗局,会害怕会怯懦,还是会有生活和坚持真相的勇气,特别是在他给自己壮完胆后一踩油门闭眼往前冲的时候。
行政大姐的镜头则更少,但每个镜头都让人记忆深刻。建议朴牧师用“谷博士”搜索信息,对海安和尚释放好感和亲昵。这必须是一个充满自信和时髦的女性。私以为,他俩才是这部暗黑色系的电影里,真正的光,普通人的光。
郑罗汉是金济石使用地尤为顺手的一把双刃剑,他甚至向对方抛出了成为自己亲随弟子的橄榄枝,可惜最终这把剑倒戈相向,杀死了他自己。作为一个矛盾体,在要杀李今花的过程中,郑罗汉行动利落快捷;在面对李今花的请求时,他却又停了下来,明明能杀死李今花后再去搞定李今花的姐姐这个问题,但他偏偏选了先前往李今花的家里。这里,未必不是郑罗汉的一时心软。
可怜又可恨的他没有亲人,在每晚惶惶不敢入睡或沉陷于噩梦时,唯有心里的慈母才能把他唤醒。你说他残忍吧,那是真的残忍,噩梦里扑向他的鬼魂无数,可见死于他手中有多少无辜之人。但在面对视如亲父的假金济石时,又是软弱和忠诚的。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是一把刀,却为了这段父子情甘之若饴。当他发现真相后却迅速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背叛了真正的金济石。只能说困住他的并不是所谓的宗教信仰,而是他对亲情的渴望和羁绊。
若论电影里最苦的人,其实可以算上朴牧师。虽然他看起来是光鲜亮丽得很,在大学演讲时,俊朗的外型可比他分享的内容更吸引学生的注意。但身为天主教徒,朴牧师身上看不到一点神圣的渡人渡己的光辉,反倒是满身萦绕商人的市侩铜臭气息,坑起人来从不手软。
这样一个世俗的人,给人的观感就是他一定会远离麻烦,绝对不会施以援手庸人自扰。但偏偏就是这个时常手指夹着烟的男人,在查到一丝线索后,更是穷追不舍追缉到最后的真相。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约瑟在车里问朴牧师圣诞节不该是最快乐的节日时他的回答。朴牧师学得是神学,信仰的是天主教,却并没有得到上帝对他的眷顾。在他去北非布道的时候,妻与子惨死,仅是因为年少的杀人凶手为了所谓的神的旨意来行事。即使不遗余力地揭露了一个又一个假借宗教名义行欺骗等恶行的邪教组织,也依然无法治愈朴牧师失去挚爱的伤痛。
所以真的有神吗?神为什么没有在关键时刻来救助你,尤其是那些日行一善认真生活的普通人?朴牧师,只是牧师而已,纵使他依然会向天主祷告,但他早已深谙宗教不过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心理安慰而已。即使如郑罗汉、金济石之辈,指引他们向前的永远是复杂的人心与欲望。
欢迎关注公众号“仨鱼说电影”查看更多文章。有想要了解的电影剧集或影视明星吗?回复留言,也许下期就有惊喜哟!!



总的来说,我们是一个暇满、难得的人身,而且是在欲界里边的暇满、难得的人身。
欲界也算是一个很好的位置,前几天我们学了五道十地当中的加行道,入加行道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欲界里面才能够入加行道。见道也是,不单单见道,连如入资粮道也是在欲界里面,所以我们修行人在初期的时候入资粮道非常重要。
入资粮道的意思是入大乘道,入大乘道的意思是一上了这条路,他自己直接会走的意思。就像我们去一个什么什么地方,就会问,你有没有上高速?已经上了,那就不用担心,你肯定会到那里。你现在还没有上高速,那我们就担心,你现在还在哪里呢?就会担心,但一上高速就不怎么担心了。
一样的,道的意思是一上到那里就肯定会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初级的人先上到路,这个很重要。
入大乘资粮道也好,加行道也好,见道也好,都是在欲界里面。而现在总的来说,我们是在欲界里面的。
欲界的优点是什么呢?欲界就是什么灾难都有的一个地方。
首先以三界来说,它是轮回的地方,而三界里边欲界又是最差的,它是有灾难的一个地方,所以不管你是修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哪一方面它都是最好的地方。以这个道理来说,现在我们都在很好的一个地方,欲界灾难很多,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它是很好的一个地方。
在欲界里面,你才有机会入资粮道,才有机会入加行道,才有机会今生可以入见道,这些都有可能性的。在欲界里边,比如刚才前面说的在家身份,别人不会高高捧着你,这样容易修行的对境有很多,我们的所依就有这样的特质。
作为在家人,不管是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太太、自己的小孩,天天在眼前,天天在我们的鼻子前面,烦恼境真的出现的时候,你是要天天面对的,这个时候就很考验你内心的功夫怎样了。
面对烦恼境,自己有没有进步是可以看到的,从他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如果自己有能力面对烦恼境的话,他会进步,用你自己的力量使他进步,就可以度他。如果自己没有成长的话,就没有办法帮助他人。
所以通过这个就可以看到,喔,我自己现在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对人家帮忙,像《修心八偈》第六个偈颂讲的那句话:“我曾于彼利乐施,并予深心寄厚望,彼却非理妄加害,愿仍视为胜导师。”比如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的家人一定会对我好,心里非常期待,但他对我不好的时候心里面就更恨嘛,就更生气,好像有一种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的感觉。
心里很有期待,他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心里就不能接受,那种对境出现的时候才是真的检测你内心的烦恼,别的人跟你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不会被带动起来。
我们大家都了解,中文里有常常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可以说是家家有老师。意思是每一个人,家家都有最好的老师,他真的会看你的心有没有怎么样。面对这种境的时候你的心才会有感觉,平常没什么关系的人,“嗨”一下就“再见”,那看不出来你的心呀。
你的心真的是什么样子,跟这个没有关系的,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确实是在家有在家的优点。当然,有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解释的,现在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有优点。
再从无上密续的角度来说,谁会修持将基阶段的三身转成果阶段的三身这样子的法?首先他是娑婆世界的人,而且娑婆世界当初、开始阶段的这些人也不行,如果这些人是化身人、不是胎生人也不行。必须是现在我们这种欲界的胎生、肉体、有经脉明点的这样的有情才可以修无上密的即身成佛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