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老司城遗址与土司城 中华土家第一城——恩施土司城,神秘遥远的巴子国
土司府为本地土司所修建的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之处。下设属官衙门、机构、保安队及基层政权。等级大则相当于巡抚、县长级别。多存在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一、土司遗址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这样描述的:

这片遗址位于中国西南山区,包括一系列部落领地。这些领地的首领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土司”,是这里十三至二十世纪世袭的统治者。土司制度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少数民族地区的王朝统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既保证国家统一的集权管理,又保留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和贵州海龙屯均属于这片遗址,它是中华文明在元、明两代发展出的这种统治制度的特殊见证。

二、老司城遗址
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1724年司城迁至颗砂乡,为区别新老两座司城,福石城又名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2015年07月0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张家界 土司城
就在张家界市内,南倚天门,北靠澧水,永定第末代土司覃纯一被朝廷封为世袭千总后建造,距今近三百年历史,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
土司城占地120多亩,集吊脚楼群,走马转角楼群为一体,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凝聚地。城内遗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称。
2002年建筑奇观“九重天吊脚楼”和“千人茅古斯”一并载入基尼斯纪录和吉尼斯纪录。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巴楚相争,巴人失败,退入夷水一带,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巴子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
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因此土司掌握生杀大权,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神秘遥远的巴子国、浮沉跌宕的土司王朝,在历史长卷里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恩施土司城就是这一方文化艺术最明亮的展示舞台。
恩施土司城是一处土家族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分为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和娱乐休闲区。是目前全国座规模最大、风格最独特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是土家族社会文化、物质文化的缩影,有“中华土家第一城”的美誉。

恩施土司城景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土司城门楼、二是廪君祠、三是九进堂。除了三个主要景点,还有城墙、烽火台、钟鼓楼等景点,加上大量的精美浮雕和事物展示,构成完整的土司文化历史画卷。
钟楼
我们从土司城的南门进入,最先到达的是土司城墙最高处的钟楼,这是一座三层的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土家族沧桑历史。

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土司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站在钟楼顶层极目远眺,远处群山连绵,城市新楼林立,山河如此多娇。

土司城墙
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匍匐在山脊之上,逶迤连绵,雄伟壮观。修建城墙的目的是为了戍守、防护,城墙上广设瞭望台、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难免让人感慨,刀光剑影厮杀的战斗场面已成过去,但土司兵丁的骁勇善战,不能不令人敬畏景仰。
白虎雕像
沿烽火台而下就到了白虎山,白虎山建有白虎雕像,栩栩如生、威风凌厉,像是要从山上一跃而下。白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先祖廪君魂灵的化身。因而白虎也便是土家族的图腾宗拜和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
卧虎铁索桥
白虎山下的深沟叫卧虎沟,卧虎沟上横跨一座铁索桥,称为“卧虎桥”。桥的两头各有一个桥亭,卧虎桥高22米,桥长66米,桥宽2米。走在桥上铁索桥晃晃荡荡,有恐高症的人是不敢贸然一试的。
百花园
百花园是土司皇城的“御花园”,玉阶玲珑、假山参差、碧水游鱼、曲栏幽径、姹紫嫣红,很有江南园林小桥流水的韵味。不是图画,胜似图画,人在画中游。
风雨桥
风雨桥是一座仿古建筑,两座桥亭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更是游人歇息的好地方。
廪君殿
气势巍峨雄峙在山腰上的是廪君祠,廪君祠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在土家族的历史上,廪君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率领巴人开疆拓土,建立巴国。
相传廪君是巴姓人之子,率领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开疆拓土。途中遇到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以身相许,廪君虽感女神多情,仍然坚持率领巴人继续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建立了巴国。廪君完成大业后坐化升天,化为白虎。
众巴人为缅怀廪君功德,建廪君祠祭祀,同时也感念熬盐济世的女神,便也塑女神像配于廪君之侧,称德济娘娘。从此廪君成了巴人及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祖先和生命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