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8月起免费开放,围墙真的该拆吗? 细雨中穿越伍公山,“走读杭州”带你寻找隐藏在山间名木里的时光宝藏

大唐芙蓉园8月起免费开放,围墙真的该拆吗?

大唐芙蓉园8月起免费开放,围墙真的该拆吗?

大唐芙蓉园“三年内免费对外开放”,是市委市政府2018年11月向全体市民作出的承诺。从8月1日起,这个承诺将提前兑现。


大唐芙蓉园免费预约办法公布


在7月19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文旅局局长宣布:从8月1日开始,大唐芙蓉园实施免费开放,预约参观。与此同时,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的惠民措施和建成节点也在会上集中公布。

大唐芙蓉园8月起免费开放,围墙真的该拆吗?

  1. 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今年8月1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包括:终南山古楼观历史文化景区、赵公明文化景区、延生观景区、化女泉景区、宗圣宫遗址、田峪河景区、丝路文化园等七大景区)
  2. 杜邑遗址公园 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3. 环城公园及护城河(西门经北门至东门段)今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4. 小雁塔遗址公园 2021年4月建成开放
  5. 三学街柏树林街区 2021年6月建成开放
  6. 易俗历史文化街区 2021年8月建成开放

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疫情期间,文旅行业首当其冲,而这一次,西安派发“文旅惠民大礼包”,吹响“文旅项目冲锋号”,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更让老百姓享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树立起西安城市级文旅营销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特别是作为西安王牌景区的大唐芙蓉园,此次免费开放,如约兑现了政府2018年底做出的承诺。至此,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这一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除大慈恩寺之外的全免费格局。


大雁塔·大唐芙蓉园 国家5A级景区


六园丨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一城丨大唐不夜城

一塔丨大慈恩寺大雁塔


大唐芙蓉园免费参观预约办法


(自2020年8月1日起实行)

开园时间

每日10:00-22:00 (提前半小时清园)

预约须知

1.开放期间,均采用实名制线上预约的模式。游客在入园前可登录大唐芙蓉园官方微信,进入“景区门票”子菜单,登记个人信息,进行免费预约(可预约3日内门票),每人每日仅可预约1次。

2.预约成功后,游客可就近在御苑门(西门)、唐市入口(南门)有序排队,刷身份证入园。

3.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为60000人,疫情期间为30000人/天,超过限定人数将采取限流措施。


昔日皇家园林,今日市民公园


大唐芙蓉园的历史生动可考。2200年前的大秦王朝在此开辟了宜春苑,这里从此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3年,隋文帝迁都大兴,将此处命名“芙蓉园”,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曲江池遗址公园

有唐之时,芙蓉园的规模继续扩大,曲江一带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芙蓉池与曲江池的水域面积迅速扩大,曲江也成为了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从这里诞生了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

唐玄宗时,芙蓉园内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蓬莱山等建筑,长达8000米、宽约50米的夹城复道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皇帝得以借由此“銮驾专用道”游幸曲江。

唐长安城地图 长安十二时辰

至此,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巅峰,各类文化活动趋于高潮,直至唐末长安城的衰败沉寂。

2002年,作为曲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奠基之作,在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一座仿唐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开工建设,这就是大唐芙蓉园。公园由张锦秋大师担纲设计,总占地10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总投资13亿元。


大唐芙蓉园古风全景地图


(屏幕旋转90°观看)

2005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个国内首家全方位展示盛唐历史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景区——大唐芙蓉园正式对外开放。

园内紫云楼、仕女阁、御宴宫等仿古建筑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入夜的芙蓉园更是华灯齐放,尽显繁华。包括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诗歌文化、科举文化、茶文化等在内的14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大唐辉耀四方的精神面貌。

图via大唐芙蓉园官微

大唐芙蓉园开园后,游客络绎不绝,曲江名声大噪。多年来,景区对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持续打磨提升,并成功举办了央视元宵晚会、央视中秋晚会,惊艳全球。而与其高人气相伴的,是市民游客长期以来对其高昂门票的吐槽。120元的成人票价,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事实上,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的准备工作自2018年起已经开始。去年以来,景区全面更新了游客步道,改造提升了胡店、唐市等商业区域;今年,位于景区西南板块的御宴宫、曲江流饮景点重装亮相,免费区域继续扩大。此外还推出了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和升级版《梦回大唐》。

大唐芙蓉园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

“门票经济”的转型,倒逼景区从依赖门票收入到自行“造血”创造消费空间。开园已逾15个年头的大唐芙蓉园,一直以来被视为曲江文旅旗下的“金饭碗”,此次忍痛抛下年均1亿元体量的门票收入,敞开大门迎客,正是源自门票经济向多元消费转型的考量,其背后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亚于当年杭州西湖免费开放的城市级惠民举措。彼时,杭州西湖的全面免费赢得满堂彩,而这一次,大唐芙蓉园的免费开放从构想到实施,离不开城市领导者的大格局,离不开景区运营者的默默付出,值得所有人为此点赞。

鸟瞰曲江·大唐芙蓉园 悦西安


投票:芙蓉园围墙该不该拆?


景区免费了,围墙该不该拆?近几日,围绕免费之后的大唐芙蓉园该不该拆除围墙,一些网友争论不休。

支持者认为,大唐芙蓉园如能成为完全敞开的城市公园,将与周边景区相得益彰,大大提升西安的城市形象,也能为市民休闲参观提供便利。反对者则认为,拆了围墙不便于管理和维护,缺少了皇家园林的庄重,芙蓉园的红墙本身也是它的一道风景。

大唐芙蓉园的朱红色围墙 图/魏永贤

2018年11月,市政府专题研究公园围墙拆除及开放问题。各职能部门本着“拆墙透绿、还绿于民;能开尽开,能免则免”的原则,确定了全市拆除围墙和免费开放的公园名单。

此后,全市16个免费公园的围墙陆续拆除。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大唐芙蓉园等将“因园制宜”,通过局部“拆墙透绿”,让市民游客更多地享受公园美景。

大唐芙蓉园鸟瞰 图/snowfox

2018年底,大唐芙蓉园西侧围墙完成拆墙透绿试点,全部采取橱窗式透绿,在150米的围墙上开了27个窗户,从栏杆缝隙可以一窥园区内部景观。

据园方负责人介绍,契合园区的整体风格是选择橱窗式透绿的重要原因。园方特意向上级部门报备过,最终选择了这种园林式透绿围墙,这样也比较符合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与风格

芙蓉园围墙改造提升前后 图/网络

悦君认为,大唐芙蓉园拆不拆墙,取决于对其的定位是城市公园还是旅游景区——前者更多考虑市民集散,“把公园种在城市中”,提倡绿化与周边环境的无缝融合;后者则还需重点考虑游客承载因素,确保安全有序。此外,还需结合实际,在不破坏景区风貌的前提下慎重研究,特别是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更不宜简单一拆了之

总之,不论是拆围墙还是免门票,都是近年来西安文旅惠民的生动案例,体现着大西安的包容和开放。期待更多的公园加快建设脚步,更多的景区加入免费行列。

免费后的大唐芙蓉园,围墙该不该拆? 单选
0
0%
支持全部拆除,展现西安大水大绿
0
0%
支持部分拆除,因地制宜便于管理
0
0%
不支持拆除,保持皇家园林风貌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李文瑶 蒋升

————————————————————————

6月4日,由钱江晚报·小时新闻170俱乐部组织策划的“走读杭州”古树名木系列活动从旧时皇城的南门鼓楼出发,沿着小路穿越吴山,在走读杭州领队之一、有着杭州活地图之称的陶德富老师的带领下,实地打卡楸树、宋樟、龙柏等多棵山间宝藏,寻访各式古迹,感受前生今世的岁月变迁。

细雨中穿越伍公山,“走读杭州”带你寻找隐藏在山间名木里的时光宝藏细雨中穿越伍公山,“走读杭州”带你寻找隐藏在山间名木里的时光宝藏

整条活动路线全程约4.5公里,因今晨细雨连绵,感兴趣的走读客们,可找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去走走看看。

细雨中穿越伍公山,“走读杭州”带你寻找隐藏在山间名木里的时光宝藏

[为何伍公庙前有潮水雕刻?只因他是钱江潮人]

坐落于杭州城南的吴山实际上是由伍公山、城隍山、紫阳山、云居山等数个小山组成。

来到伍公山,定要去山上的伍公庙、中兴东岳庙和药王庙。

伍公庙纪念的是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楚大夫伍奢次子,伍子胥。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亲被杀,他逃亡经宋、郑等国入吴,后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

吴王夫差时,吴越交战,伍子胥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吴王不听,反疏远了伍子胥。

不久,吴王听信谗言,于当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赐剑命伍子胥自杀,并将他的尸首抛入钱塘江中。吴国百姓哀怜一代忠臣落得如此下场,在江边吴山东南一丘坡上立祠,后命名为伍公山。

而在伍公庙前空地上,有一处潮水浮雕,明明在山上,为何有潮水的象征?

原来,在民间文化中,伍子胥还被称为“钱江潮人”、“钱塘潮神”。

临死前,伍子胥曾说:“死后把我的遗体投入钱塘江,每年今天我一定出现,看看吴国什么时候失败。”9年后,越王灭了吴国,钱塘江大潮果然如约而至,一浪高过一浪的潮水犹如伍子胥对吴王的怒吼,以报屈死之仇。

“此后每年的八月十八,也就是钱塘江大潮的时候。”70岁的杨师傅是地道的老杭州人,从小生活在吴山脚下的他对这里的寺庙传说了如指掌。在他眼中,吴山是不少老杭州人喝茶赏景的好地方。

对于历史文化,杨师傅研究颇深:“有的查古书籍,有的也是听老一辈代代传下来。”他表示,在伍公庙中,有两棵相对而立的树,一棵为柏树,一棵为朴树,寓意其忠心万古常青,而这几乎是忠臣庙的标配。“吴山就是一个文化大宝库,五六十年来我几乎天天来此,常来常新。”

而伍公庙后的中兴东岳庙,初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元毁,明景泰间(1450—1457)重建,清同治(1862—1874)又经修葺。现存建筑五开间,硬山顶,共三进,占地2470平方米。

第一进为山门及古戏台,山门具有清末风格。第二进为主体建筑庙堂,五开间。明间前檐柱为石雕盘龙柱,有明末风格。古戏台和石雕盘龙柱在杭州城区是独一无二的。

[吴山之上,庙宇众多。药王庙外墙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看!这是什么意思?”来到药王庙,不少人被外墙上的文字吸引了视线。

药王庙原名惠应庙,俗称“皮场庙”,始建于宋代,供奉汉代相州汤阴皮贷场的看守人张森。相传,张森曾及时灭杀皮贷场中的大量毒蝎,使当地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明清时,惠应庙逐渐演变为药王庙,供奉神农(药王菩萨)、扁鹊和孙思邈三位药皇和医圣。

而让不少人好奇的文字位于大殿前两侧外墙上。陶老师解释,这两句实际上是“玉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的意思”,取自《河南毫州老君碑》的前两句,“因为是用道教文字书写而成,所以大家才会难以辨认。”

[古树种类多,母子古树、百年龙柏、常春油麻藤...看花眼]

据相关记载,目前吴山记录在册的古树有78棵,眼前这片杭州人最为熟悉的山间,藏着许多鲜有人知的奇闻趣事。

俗话说:“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桠。”在伍公庙后的中兴东岳庙里,有两棵均为530年的楸树,它们就像一对比翼鸟,一左一右的守护在“东岳之殿”的堂前。据悉,这是2015年杭州市评选十大最美古树中,杭州市区范围内唯一入选的两棵古树之一,另一棵则是五云山顶1500多岁的古银杏。

楸树,因其枝叶茂密,花开艳丽的特性,历来被文人墨客竞相诵咏,因此也有了“木王”之称。每逢4~5月开花季,浅粉色的花苞一一盛放,颇有“紫气东来”的气势。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的两棵楸树还成了今年杭城风景秀丽的网红打卡点之一,从树干连绵到枝桠顺势绽放的楸花,远看如同一片淡红色的云,非常漂亮。

“这一路上,最多的树当然是香樟啦,若是按年龄论资排辈,这几棵不得不看。”陶德富介绍说:

在有美堂遗址边,共有三棵古樟树,其中一棵周围有块显眼石牌,赤色刻有“宋樟”二字,铭牌上所写的树龄为730年,落款为2018年;而在药王庙前,同样也有四棵树龄为730年的樟树,它们似卫兵一样整齐排列着。

“若按照年份推算,这些树是公元前1288年种下的,可1288年已是元代,那为什么又称为‘宋樟’。”这让不少参与者感到好奇。

陶德富表示,其实“宋樟”并不代表宋代的樟树,而是泛指在南宋末元初种下的古树群。“宋朝喜欢种植樟树有两大原因,除了这里的水土适合种植香樟之外,还有个理由是认为樟树长寿,寓意朝代能延续千秋万代。”

当然,吴山上的古树种类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稀奇物种”。

例如在“吴山天风”摩崖石刻旁,有一棵“母子树”:这棵730年左右樟树的一侧树干上,长了一株体态较小的树木,“犹如母子相依偎,是非常少见的现象。”陶德富说道。

再往前,在十二生肖石旁,有一棵632年树龄的龙柏,它一侧树干遭受雷击已枯死,另一侧却是一派生机勃勃,非常奇特。

还有如蛇般盘踞蜿蜒的常春油麻藤,虽然150年树龄的它们只能算是小年轻,但造型奇特的它却成了大伙镜头追逐的抢手货。

[革命烈士在此长眠,书法纂刻可扫码即刻解读]

进入万松岭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气的下沉式广场,而这就是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建于1991年,内有纪念馆、纪念碑、铜浮雕塑、花岗岩烈士群雕等。不少70后纷纷感慨:“我上学时,每年都要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行至此处,还可以看看门口36块书法纪念碑,皆由近代名人、书法家完成。“你别看有36块,已刻有书法文字的实则只有34块,还有两块也许就是等着后人书写补充。”陶德富告诉钱报记者。

每块石碑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石碑内容、作者及背后的故事,非常方便。

[凤凰山脚,有南宋皇城城墙遗址]

冒着淅淅沥沥的雨水,走读爱好者们沿着万松岭路,来到了南宋皇城遗址的城墙部分。昔日由沙石和泥土夯起来的古城墙已尽数没入土下,隔着围栏,看不出任何旧时的影子。

为何南宋皇城选址在此?

陶老师表示,这与此地易守易攻的地形分不开,“这里原先是吴越钱镠建立皇城的地方,南宋皇朝为了节约资金,便将吴越的皇城遗迹再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南宋皇城遗址核心区块的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起馒头山,西至凤凰山脚,南至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路南。

[植树节的由来,原来与孙中山有关]

顺着名为万松岭南小弄堂里的小径登上凤凰山,攀登数百台阶,便是此次活动的终点——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

这块数米高的石碑虽已有些斑驳,却仍清清楚楚地记录那段历史: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修建于1928年,时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

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而如今植树节的起源,也与他有关系。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并将植树节由原来的清明提前到他的忌辰,即3月12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